改造期间,机动车业务大厅对外服务时间(工作日)由08:30—12:00;14:00—17:30,
改造期间,由于车管业务合并办理,届时机动车业务大厅的业务量和人流量将会大幅度的增加,请市民依据自己情况提前预约,在现场办理业务时,听从工作人员指引。
为缩短等候时间,市民可通过24小时车管自助服务机、邮政车管所、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交管12123”手机APP等多种便民渠道,选择自助、就近或网上等方式,办理车管业务。(具体服务网点、服务事项、上班时间及咨询电话,或通过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众号或公安主持人微信公众号查询获取详情信息)。
11月12日,2018年禅城-普格东西部扶贫协作党政联席会议在禅城召开,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在会上强调,要用更多务实有效项目,创造出更好的扶贫发展之路,带动两地扶贫工作实现新突破。
会上,普格县委书记刘若尘表示,此次来禅城是“学习与感恩之旅”。普格县在禅城的大力帮扶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县城到乡村的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卫生“脏乱差”问题得到治理和改善,县城变得干净有序,县城到高山地带的道路交互与通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普格的变化,得益于禅城的大力帮扶和支持,感谢禅城对普格的厚爱。”刘若尘说,两年多来,禅城给予普格的各项帮扶资金就达到8400多万元。同时,禅城还派优秀干部到普格帮扶,禅城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普格干部学习。此外,在产业扶持、劳务输出方面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希望今后双方继续努力,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将普格的农产品输出到禅城。普格也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禅城企业到普格投资、发展,带动普格贫困人员脱贫致富。
刘东豪表示,禅城-普格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开展,让禅城与普格结下了缘分和情谊。目前禅城有不少企业家自发主动参与到对口帮扶凉山工作中,体现了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在两地交往过程中,区、镇(街)互动频繁,帮扶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增强了两地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信心。
刘东豪说,普格有良好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地资源,干部勤劳的作风、民风淳朴等方面也很值得禅城学习,两地之间有许多互补的地方。在接下来的帮扶工作中,首先要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落实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劳务输出工作要扎实做好,禅城要发动更多公司参与进来,帮助更多困难群众就业脱贫。
刘东豪还表示,扶贫工作要动真格,要带有情怀发自内心去开展工作,真正帮助当地脱贫致富。他强调,要用市场规律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市场意识、规则,将先发地区的制度、方法与当地扶贫工作融合起来,找到扶贫工作中的创新举措,通过市场的力量配置好市场资源,创造更长远的扶贫路子和扶贫产品,开展更多务实有效的帮扶项目,从而带动整体扶贫工作突破,最终实现双方互惠,加深两地情谊。
会上,普格县委常委、副县长、禅城区副区长陈奕,禅城区副区长渠铮,先后汇报了禅城对口帮扶普格县、凉山州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帮扶工作计划。
积极发动引导佛山有实力、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到凉山州投资兴业,充分的利用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和新增财政援助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推动禅城企业在当地注册落地。
引导佛山大型超市、批发商业市场、配送公司与凉山种养基地、农户开展“基地直供”“厂场挂钩”“农超对接”合作。
确保年内实现每县转移500人、全区共转移1500名贫困劳动力的目标,并努力做好就业稳岗工作,确保转得出、留得住,巩固工作成果。
深入推进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工作,通过挂职锻炼、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为凉山州培养打造本地人才队伍。
协助当地开展好贫困户适龄劳动力素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贫困户素质,实现“培训1人、改变1家、脱贫1户”的目标。
《佛山市禅城区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计划(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近日出台,提出到2020年底争取实现高企450家以上,规模以上高企270家以上,培育规模以上标杆高企不少于20家。
禅城的科学技术创新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慢慢的变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7年底,禅城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64家,是2015年(90家)的2.93倍,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366.17亿元,上缴税费总额20.87亿元,进出口总额129.84亿元;201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43.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7.22%。
但同时,禅城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数量和发展质量上仍需增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公司数只有63家,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3%,占全市高新技术公司数不到4%,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有待提升。为此,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拟定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争取实现全区高新技术公司数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公司数取得新突破,争取高新技术公司数达到450家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公司数达到270家以上,培育规模以上标杆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20家。
行动计划提出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质量规模、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协同环境建设三大重点任务,通过资金补助扶持等多举措推动企业依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方向发展壮大。
在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质量规模方面,禅城将夯实高新技术公司发展培育基础。对新认定(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5万元补助,对通过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补助,对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入库培育支持的企业给予5万元补助。
为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建设,禅城将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对上一年度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额在3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按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额2%进行补助,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力争到2020年,享受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比例达80%以上。
禅城还将全方面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对成功获得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资格的承担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550万元、50万元、30万元补助;对成功组建省级院士工作室(站)的承担单位给予一次性30万元补助;对成功获得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资格的承担单位给予一次性35万元补助。对未达到省、市级工程中心申报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成功在佛山市科技局综合业务管理平台申请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备案入库,并且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成上年度数据上报的规上工业公司,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助。
此外,禅城还将鼓励创新载体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水平能力,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协同环境建设。
家住佛山禅城北江社区九鼎国际城小区的肖先生,最近通过一个APP当了一次“活雷锋”——同社区燕女士的父亲急需一台轮椅,她在“和谐共享社区”APP上发出了需求,肖先生家里闲置的轮椅有了用途。“通过这一个平台,我闲置的物品能够发挥作用,也认识到了新朋友。”肖先生开心地说。
在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居民注册登录“和谐共享社区”APP后,就可以与社区居民一起共享闲置物品和技能。完成共享后,居民还能够得到积分奖励,积分可拿来兑换志愿者服务,既帮助了别人,又方便了自己,社区之间的邻里关系也进一步拉近。
共享社区APP是禅城创新“区块链+共享社区”基层治理方式的最新实践。类似肖先生燕女士这样的案例,正是得益于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禅城共享社区插上“大数据”翅膀。
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表示,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造“共享社区”,既是信息惠民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祖庙街道塔坡社区,工作人员手把手教社区居民安装使用“和谐共享社区”APP。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点开禅城“和谐共享社区”APP,居民能让自己的闲置物品、技能、需求“上线”。在APP的物品共享栏里,有图书、家用电器、运动户外产品等10多种分类,还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课后托管、辅导教育等多项志愿者服务;在技能共享栏,居民还可以发布自己具备的技能,家电维修、英语辅导、课后托管等应有尽有。
“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从始至终在思考怎么样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刘东豪表示,共享社区一方面能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禅城区祖庙街道塔坡社区,社区借助信息化平台把握居民需求、精准提供公共服务慢慢的变成了现实。“居民家庭如有初二升初三的孩子,急需初三的教材,就可以找社区里初三已毕业的孩子共享;社区里老人想学微信,跟上时代潮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就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志愿者便会约好时间上门。”塔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谭翠婵表示,共享社区APP可以帮助社区紧扣和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华南师范大学行政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颜海娜认为,禅城共享社区探索“需求清单”与“服务清单”精准对接,减少共享成本。“基于手机APP等便捷实用的信息化平台,禅城将社区成员的闲置物品与专业技能及时发布,让有需要的成员透过平台精准查找与联系志愿者。”颜海娜说。
信息化平台切入共享社区的建设,还改变了社区治理的“主角”,促进禅城社区治理再升级。在兰桂社区党委书记程桂琴看来,禅城共享社区试点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如在今年中秋节前,兰桂社区就邀请到北京同仁堂党支部走进社区,带领社区内的中外居民一起用中药制作驱蚊香囊。“社区居民通过在APP上发布需求,最终得到了中医药机构的关注。”程桂琴说,居民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自身需求,让社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塔坡社区“共享小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线上线下的互动空间。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上午9时,把孙子送进了幼儿园后,来到小区里的共享小屋转转,翻开手机打开共享社区APP,看看有没有邻里需要帮忙……这几乎成了塔坡社区73岁居民李可琛最近的生活习惯。
在塔坡社区“共享小屋”,每天都有社区志愿者值班,社区居民可供共享的物品或技能以及他们的需求都会被登记入册。对于修水管、换灯泡、借轮椅这些小问题,志愿者联系有技能或物品的居民,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居民解决。
在禅城的各个社区里,线上共享社区APP负责连通居民的“供给”和“需求”,而线下“共享小屋”则是现实中居民互惠互助的平台,两大互助平台帮助群众共享技能和物品,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
从线上到线下,禅城社区治理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信息、服务能力的闭环。当家里的水龙头老化急需修理,居民在共享社区APP上发布需求后,不久后就有邻居敲门帮忙;共享小屋里闲置的儿童自行车、图画书、儿童教材等资源,以图片形式显示在共享社区APP上,供居民按需取用。
“共享社区”不但可以共享物品,还能实现“技能共享”。70岁的邹坚家住塔坡社区,退休前是一名会计。在共享社区建设中,他积极共享自己的技能,帮助小区业委会管理账务。随着“区块链+共享社区”在禅城的推广,像邹坚这样的志愿者越来越普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魏娜认为,在社区治理方面,禅城打造的线上平台能够让参与者更便捷地共享物品、技能,实现“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
塔坡社区“共享小屋”,社区志愿者对捐赠图书进行分类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社区里“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可以完全放心地施以帮助和接受帮助?解决信任问题,成为最重要的环节。要成为禅城共享社区的一位“志愿者”,居民首先要通过禅城依托区块链打造的IMI平台上进行身份认证,证明“我是我”。
“区块链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应用,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相互佐证、自我加密等特点。它应用于共享社区建设,让真实个人与虚拟身份产生强关联,确保身份真实可靠,保护居民个人隐私,通过身份认证,你们可以确认对方真实的数字身份、信用记录、活动痕迹等,让共享服务互信、持久,赋予数字时代信用社会新内涵。”禅城区数据统筹局局长郑小广表示。
在“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的基础上,禅城创新引入“区块链”理念,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力,将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结合,通过IMI身份认证平台做实名注册,由政府为个人信用“背书”,全面解决网上人员实际身份确认问题,确保提供服务者身份的真实性,保护被服务对象的相关隐私。
数字身份与现实中的居民身份串联起来,就保障了线上APP中提供服务的人的身份是真实的,发布的需求是真实的,真正地把现实中的社区搬到线上。“在区块链技术的保障下,用户都能够确定在虚拟平台上与自己交流的是同一社区的真实的人,而不是随便的一个‘张三李四’。”禅城区数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禅城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了社区中个人实际身份认证的问题,这还是对现代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重构的探索。
中山大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方芗表示,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人的信任关系是一种“系统信任”,它与熟人社会中的“群体信任”状态不同,特别难以获得又非常容易失去。
“共享小屋中的物资、技能不仅仅可以服务大家、使物资流转起来,还使附着在服务上的感情在群众当中流转起来,‘系统信任’就随之构建起来了。”方芗认为,禅城共享社区的探索推动了现代社区中“系统信任”的构建。
禅城用信息化技术驱动社会治理,提升了公众的信息福祉。禅城的创新有几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应用,比如证明“我就是我”的身份认证,不光解决了老百姓的问题,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也是非常好的促进。原来为了让老百姓少跑腿,很多任务实际上转移到公务员身上,这是一种“加班红利”,治理效率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禅城通过IMI区块链平台解决了身份认证的问题,把“加班红利”变成了“数据红利”。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进行社会治理的城区,禅城先行了一步。
“一门式”、区块链、大数据,从表面上看是通过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其实就是基层政府解决现代社会系统信任难题的重要一环。系统信任的建立非常依赖入口处的体验。对于居民来说,办理日常事务就是建立对基层政府的系统信任的入口和门户。打通审核流程,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善治,就是积累居民信任的最佳途径。从禅城的经验来看,简化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的理念使技术平台成为了沟通初级群体的信任和系统信任的桥梁。禅城共享社区建设的实践通过初级群体的信任和系统信任之间的相互连接达到社会信任重构,实现了民心在基层聚集、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的目标。